Aug 01, 2025
面對日益嚴峻的塑膠污染挑戰,全球正迎向重新思考塑膠材料使用與環境責任的關鍵時刻,(財)塑膠中心一直致力於推動塑膠循環,於永續材質圖書館策劃全新展覽《形塑未來:全球塑膠公約》特展,於2025 年8月正式登場,聚焦國際塑膠治理進程,以設計、材料與政策的對話形式,引領社會共思塑膠未來的深度實踐與行動。
2022年3月聯合國環境大會第五屆會議(UNEA 5.2)決議,需制定具法律約束力的全球塑膠公約,透過政府間談判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Negotiating Committee,INC),展開全球塑膠污染法律約束性公約制定進程。該公約擬從塑膠設計與生產源頭控管,淘汰高風險與非必要用途,並涵蓋塑膠全生命週期的監管制度,旨在建立一套透明、可執行且可衡量的全球治理機制,驅動產業與政策的長期轉型,被認為是自《巴黎氣候協定》以來最重要的國際環境協議。去年(202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韓國釜山舉行之INC 5.1 會中,雖談判結果未能取得最終共識,但各國代表仍表達對解決塑膠污染問題的認同,並期待在下次會議中取得更多進展,此象徵全球對塑膠污染問題的共同承諾。會議決議將談判延續至2025年8月5日至14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辦INC 5.2,期望於該會議中達成具約束力的公約文本。
環境部部長彭啓明於去年記者會中指出,全球正面臨塑膠使用轉型的重大挑戰,類似氣候公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塑膠公約的推動涉及不同利害關係群體,國際社會已具有高度共識,儘管國際協商進程有所推遲,我國以積極態度面對國際塑膠議題,堅定推動減塑與限塑的政策立場不變,並將以現有的成功經驗及2018年訂定限塑目標為基礎,研擬創新的方法與措施。
全球塑膠公約特展展區
財團法人塑膠中心永續材質圖書館以「全球塑膠公約」內容為策展主軸,打造全方位特展,聚焦以下主題領域,展出來自設計師、企業、學術界與政府機構的實驗成果與政策趨勢:
減少(Reduce):如何透過設計與政策減少塑膠使用量;
替代(Alternative):展示可替代塑膠的創新材質與技術;
回收(Recycle):呈現目前回收再利用流程與制度;
循環(Circular):推動封閉回收系統與實踐循環經濟模式。
海洋廢棄物循環(Marine debris circular economy):讓海洋廢棄物成為資源。
另外,特別設置「再生料溯源認證」展區,也讓參觀者了解塑膠再生料的減碳效益與新價值。
特展除了傳遞全球塑膠公約的起源、制度架構及配套措施,同時思考身為消費者、生產者、設計者或政策制定者時,可如何響應這場全球轉型的挑戰。本特展將於2025年8月正式登場,為期一年的展期,歡迎各行業、各產業的製造商、開發者、設計師、機構學校等單位,參觀與交流,展覽期間開放預約導覽服務,詳洽「永續材質圖書館」(https://sml.pidc.org.tw/)網站申請,或電洽04-23595900-375,誠摯邀請企業、設計師、教育機構以及公私部門與各界永續倡議者預約參訪,透過跨領域對話,共同探索未來塑膠治理的實踐路徑,讓每一份關注,成為推動改變的起點。共同思索產業與地球,如何在塑膠議題中並肩前行。
永續材質圖書館組長陳靜珊表示,循環並不是一段獨行的旅程,而是彼此交流與連結的起點。「我們誠摯邀請理念相近的企業,透過這個平台展開對話、串連行動,一同邁向更永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