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訊息專區
什麼是生質標章 Bio-Based Label?替永續產品把關的第一步

Jul 18, 2025

在面對氣候變遷與資源有限的雙重挑戰下,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關注產品背後的環境足跡。從食衣住行到日常用品,大家不再只重視功能與價格,更關注材質的永續性及來源的可信度。

因此,材料溯源認證成為再生材料重要的指標,其中「生質標章」也是一項重要的判斷依據——幫助消費者一眼識別產品是否來自再生的生物資源,同時也為品牌與製造商創造清楚的市場定位與環保承諾。


透過明確的標章機制,產品不僅能揭露其生質原料使用的比例,也強化了品牌在環保上的信任感。當生質標章成為選購依據之一,企業便能藉此在競爭激烈的消費市場中,展現差異化,甚至拓展國際銷售的機會。

 

全球主流的生質標章分類
目前在國際上,被廣泛採用的生質標章大致可分為三類。雖然各國在測定產品「生質含量」的技術標準差異不大,普遍以 ASTM D6866 為基礎,但在標章的申請程序、標示規範與費用結構等層面,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

此外,不同標章的審查時間也有所不同,這些變數對企業而言是進入永續市場的重要考量。


為協助消費者辨識生質產品、鼓勵製造商採用可再生原料,全球已有多個具代表性的生質標章制度,以下為目前較具影響力的三種:

1. USDA BioPreferred(美國農業部生質標章)
由美國農業部(USDA)推動的 BioPreferred 計畫,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生質產品認證之一。

該標章會在產品包裝上標示其「生質含量百分比」,讓消費者能清楚了解該產品中有多少成分來自生物基源。

產品類別廣泛,涵蓋清潔劑、包裝材料、潤滑油、紡織品等,並以 ASTM D6866 為測定依據。
 


圖片說明:USDA BioPreferred標章示意圖


2. DIN CERTCO Biobased Certification(德國 DIN 生質標章)
由德國標準協會與 TÜV Rheinland 合作發行,該標章根據歐盟標準(如 EN 16785-1)來評估生質含量,並以清楚的等級區分(如生質含量 20、85%、>85%)來標示產品來源。

此標章在歐洲被廣泛認可,也常作為進入歐盟市場的門票之一。
 


圖片說明:DIN CERTCO Biobased Certification標章示意圖


3. OK biobased(比利時 TÜV Austria)
由比利時 TÜV Austria 推動的 OK biobased 系統,以星級制度(1 至 4 顆星)表示產品的生質含量比例。

相較其他標章,OK biobased 對產品本身的功能性不加以評價,純粹聚焦於生質來源的比例,標章簡單直覺,便於國際通用。
 


圖片說明:OK biobased標章示意圖


這三種標章各有其適用對象與市場導向,選擇合適的標章申請,不僅能提升產品信賴度,也有助於企業進軍不同區域的永續市場。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解析這些標章的申請流程與檢測方法,協助企業更有系統地規劃產品認證策略。

 

申請流程與費用差異:企業導入生質標章前需掌握的幾個關鍵點
儘管大多數國際生質標章皆以 ASTM D6866 或 EN 16785-1 為檢測基礎,但在實際申請流程上,仍存在許多細節差異。一般來說,申請流程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 初步評估與文件準備:企業需提供產品配方、原料來源與生質含量初估。
2. 樣品送檢與實驗室分析:由認證機構指定的實驗室進行碳同位素分析,以計算產品的生質含量百分比。
3. 報告核發與標章授權:檢測結果合格後,由認證單位核發證書與授權標章使用,並規範標示位置與方式。


費用部分則依據產品類型、認證項目數量與企業所在地而有所不同。

以 USDA BioPreferred 為例,對於美國國內企業提供部分免費認證機會;而 OK biobased 和 DIN CERTCO 通常需要另行支付實驗費、證書費及年費,整體成本可能落在數千至上萬歐元不等。

企業在規劃產品線時,可先評估預算與市場需求,再選擇適合的標章系統與區域認證。

 

亞洲市場應用現況:尚在起步,潛力可期
在亞洲地區,隨著消費者對環境議題的重視提高,加上國際供應鏈永續要求日益嚴格,導入生質標章正逐漸成為品牌差異化與市場進入門檻的一環。
以日本為例,國內有自行發展的「Japan Biomass Mark」,由日本有機資源協會(JBPA)認證,用以標示產品中使用的生質材料比例,並已獲得地方政府及大型零售商的支持。

在臺灣與韓國,目前尚未有統一的生質標章制度,但越來越多企業主動申請歐洲或美國的標章,做為提升出口競爭力的策略。
導入國際生質標章不僅有助於拓展外銷市場,同時也能向本地消費者傳遞品牌的環保價值。

未來隨著政策支持、法規完善及消費者認知成熟,亞洲市場對生質標章的需求與接受度預期將快速成長,值得業界提早布局。

 

選擇標章,也是在選擇品牌的永續態度
面對琳瑯滿目的環保標章制度,許多企業在選擇時可能會感到困惑——到底該選哪一種?哪個更符合市場趨勢?

但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這些標章其實都是以不同路徑,朝著同一個方向努力:打造一個更加永續、資源友善的地球。
身為製造商或品牌經營者,若能主動掌握標章背後的理念與申請制度,不僅有助於產品策略定位,更能在國內外市場展現企業的環保誠意與競爭力。


永續材質圖書館預計於八月起展出全新展場,《形塑未來:全球塑膠公約特展》,展覽聚焦「減量」、「替代」、「循環」三大核心主題,展出來自各界的實驗材料、創新應用與政策趨勢,其中在「替代」的主題中,館內區分了兩大方向來減少不必要的塑膠利用:


1. 選擇以天然材料或其他耐用材質(如金屬、玻璃、竹纖維等)作為替代選項。

這些材料通常具有可重複使用、可回收或可自然分解的特性,能有效降低一次性塑膠對環境造成的負擔。


2. 選擇生質塑膠/生物可降解塑膠,包含將自然環境中的澱粉、糖分等從作物中提煉出來,進而製成塑膠製品,在特定條件如堆肥條件下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變成對環境無害的二氧化碳或甲烷、水及其所含元素的礦化無機鹽和新的生物質。


從《全球塑膠公約》的角度來說,多了解不同材質,是回應全球減塑行動的關鍵一步。

對品牌與製造商而言,這是國際競爭力的體現;對設計師而言,更是一場關於創意、責任與永續價值的深刻探索。

這個特展讓參訪者不僅了解《全球塑膠公約》背後的實質影響,也思考自身在產業、設計或政策角色中,如何回應這場材料轉型。


展覽現場設有導覽與主題討論專場,歡迎企業、設計師、教育單位與公私部門夥伴預約參訪,透過跨領域對話,共同探索未來塑膠治理的實踐路徑,攜手前行,一起探索材質的永續可能。

 

參考資料:
1. BioPreferred官網
2. 德國TÜV Rheinland-DIN CERTCO 官網
3. OK biobased 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