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10, 2024
108課綱推行至今已餘五年,臺灣國小至高中的教育方向現已多數更新至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課程設計,而其中三大面向之一的「社會參與」就是在培養學生綜整判斷的知識與能力,並產生全球公民意識。隨著極端氣候越來越無法忽視,永續議題熱度持續增加,將「永續循環」概念融入核心素養的課程勢在必行。在SDGs融入國小、國中課程的教案或範例逐年增長,以及企業開始競逐綠領人才的同時,與社會接軌的高等教育單位為避免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與永續概念的斷層,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開始以系所為單位,與永續材質圖書館洽談合作。從最基本的來到本館參訪、漸漸增加體驗課程,甚而邀請講師到校,進行為期一天的主題分享與手作工作坊等不同方案,特整理為《亞洲大學學務處起飛計畫》的課程設計,分享永續材質圖書館可以提供的工作坊活動內容。
八個小時的工作坊,以上午、下午場來區分;上午以永續概念建立為主軸,下午則透過議題討論以及手作課程加深學員的主動性,最後再以綠領人才的培育方向收尾。
工作坊的一開始,先從「碳的後背包之旅」圖來了解碳元素在自然中以不同型態轉換的循環過程,了解到碳的重要性;但同時點出現今極端氣候的主因,其實就是以二氧化碳(CO2)為主的溫室氣體所造成。
圖一:世新大學「二氧化碳與能源發展科普推廣計畫」
認識碳元素後,緊接著說明何謂「淨零排放」。很多初接觸淨零的學員會誤以為「零」的概念是完全不使用、不排放而倍感壓力,但其實它是一個「平衡」的總額,也就是在特定時間(通常為一年)透過負碳技術和自然碳匯等方式,去抵銷掉人為排放的二氧化氮、甲烷等的溫室氣體(CO2、CH4、N2O、HFCs、SF6、NF3),達到A減B等於零的過程。而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努力讓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極小化,這部分就需要接下來課程的集體行動來集思廣益並確實行動。
通常在這個環節會先說明全球的氣候危機以及溫度上升造成的影響,並帶出國際以及臺灣因應氣候變遷的策略,以臺灣2050淨零轉型十二項關鍵戰略為例:
圖二:臺灣2050淨零轉型十二項關鍵戰略
許多企業、組織和法人機構也陸續設定永續目標或成立相關辦公室,而其中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就以永續材質圖書館為平台,從永續材質的主軸建立一個串聯不同供應鏈的資訊平台,除了致力於基礎的材質評估、打樣設計外,更可以跨業合作並達到產品商品化。本館不只實體的永續材質展示區供原料端、製作端或品牌設計端實體取經,為了讓服務更到位,在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的支持下,更建立永續材質線上資料庫,提供數位服務與線上媒合,搭建供給及需求之間重要溝通管道及合作機會。
課程中不只介紹永續材質圖書館的服務能量,也設計學習單,讓學員了解永續材質的廣義定義後嘗試使用資源,假設自己是廠商,登入永續材質線上資料庫來查找與自己科系或在意議題關的永續材質,了解其供應廠商以及市場運用,甚至發想更多從自身所學出發的更多元應用。
圖三:擷取部分學員完成之永續材質學習單
調整產品的材質只是減碳的其中一個方案,更重要的還是要建立產業的商業永續性,也就是讓營運有落地的可能,因此在課程中讓學員了解循環經濟的重要性,以及分享其商業模式的國內外案例。有別於「原料開採、產品製造、使用後丟棄」的線性經濟(Linear Economy),從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與麥肯錫顧問公司共同設計出的循環蝴蝶圖,就能從工業與生物角度去理解到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的宗旨是,在進行商業行為的同時,也要納入自然永續性及負向環境影響最小化的評估。
圖四: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與麥肯錫顧問公司-蝴蝶圖
而塑膠中心也設計了從材質的角度出發,整合法規、技術及市場考量的全產品生命週期思考路徑圖,協助企業找到社和自身產業的循環經濟實現途徑。
圖五:全產品生命週期思考路徑圖,塑膠中心製作
除了拆解不同循環路徑的圖像,工作坊中也從不同的循環經濟核心價值來分享案例,並讓學員實作,嘗試以一種甚至多種的核心價值為案例,發想生活中可以變更好、更循環的解方!而學員們表現不俗,在在提出大膽且創意,且現實中確實待解決的問題設計,一來一往之間共創了彼此激盪的學習過程。
圖六:擷取部分學員完成之循環經濟學習單
聽完五花八門的創意發想後,收束在循環經濟最重視的是「模式」,循環經濟是實際碳減量的作為,而好的循環經濟更在意的是能否長久且持續創新的經濟效益。
結束上午場精實燒腦的課程後,下午場讓學員的不只動腦也動手,用100%寶特瓶再生纖維製造的永續材質-宣影布,再利用做為桌上型收納盒,讓學員不只多認識一種創新材質,也可以用簡易的拼接方式收納桌面空間。
圖七:學員手作工作坊紀錄/部分學員桌上型收納盒手作完成品
議題討論會因參與者類別而調整,過往議題有紙尿布與布尿布討論、女性生理用品如衛生棉、棉條、月亮杯等比較,也會就某材質如PLA主題、Bio-based生質材料主題、海廢主題等,說明其優劣勢後再邀請學員分享自己的看見,甚至支持/反對的理由。討論到最後,其實是一個傾聽與理解的過程,透過不同背景下的目光,我們可以了解事情或物件無法單純的區分對錯,更要嘗試用「老鷹的視角」更宏觀的去看整個運作的系統。
工作坊的最終主題是綠領人才的培育方向分享,2022年5月Net-Zero Tracker顯示,約有83個國家將淨零目標納入政策法規或承諾。而身為全球產業要角的臺灣自然不會落後,同年3月的「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就是化政策為主動性,鼓勵臺灣企業積極布局淨零轉型、掌握綠色先機的作為。
對於剛接觸永續的學員來說,大量的資訊與名詞其實是容易讓人摸不著方向的,一開始形形色色的課程、研討會、展覽好像都與「永續」有關聯,但學習的順序或方向卻沒有個質性參考方向,費用與成本也往往讓人卻步。其實善用網路的力量,有機會找到相當多免費資源,像塑膠中心本身也有開立政府補助的免費溫室氣體盤查課程、碳足跡課程等,CSRone也有很多ESG線上課程可以免費聽講;前段提過的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線上資料庫也有免費的循環經濟文章與影片,可幫助初、中、高階人才認識並運用資源。永續材質圖書館本身也有官網,不只定期更新文章,也可以找到不同的永續夥伴及企業,都是可以建立概念、人脈甚至未來工作機會的好方法。
除了越來越多的參訪需求,近期漸增的工作坊提案也會直接與永續材質圖書館洽談。而本館對於知識、永續材質手作或想法的分享都抱持著正向態度!未來若大專院校或團體有這方面的需求,可以配合不同的時間提供客製化的活動安排,歡迎直接與本館洽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