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 28, 2022
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 品質環境安全部永續設計組 黃韋晴 顧問師
工業革命後,人類社會以新的面貌發展,工業及民生所需的物資,從原料開採、產品製造、使用、丟棄(Take>Make>Dispose),以「線性」的方式利用資源。二次世界大戰後,面臨嬰兒潮,民生物質缺乏等問題,始得石油化學急速發展,陸續出現許多大量生產、價格低廉的塑膠製品。現代生活的日常,在食品、紡織、建築、交通、運動、電子等產業裡,塑膠製品幾乎無所不在,據文獻顯示,自1950年至2015年人類生產83億噸塑膠產品,累計至2015年已有63億噸成為塑膠垃報,其中僅有6%是被循環利用,12%被焚燒,其餘79%於使用後被丟棄或填埋,文獻進一步指出,若人類維持如往常的塑膠產品生產及使用方式,推估於2050年時,將會有120億噸的塑膠垃圾於環境中,破壞生態圈、危及生物性命,甚至是劣化成微粒塑膠,透過海洋、河流、土壤、空氣遍及世界各地,造成生物濃縮性、環境累積等問題,各國皆開始從引人詬病的一次性塑膠垃圾切入,同時也展開改善行動。(來源:ScienceAdvances)
FIG.1高分子塑膠自1950年至2015年的產品生命週期(ScienceAdvances) |
為了減緩資源的耗竭,過去喊出:3R(Reduce、Reuse、Recycle)的口號,早在民國70、80年代,臺灣政府從為了解決一次性塑膠的問題,推行從生產者收取廢棄物處理費,作為資源回收廠商的補貼經費之政策。10幾年前,部分大型企業及少數的中小型企業開始投入塑膠廢棄物去化,時至今日關注的是更高層次的循環利用這些「已被創造出來的資源」,如何減少開採原生物料、有效率地再利用已開採的資源,並避免可再利用資源的浪費、提升能資源的使用率,徹底實踐「循環經濟」的作為。
塑膠中心一直以來從協助企業將各式廢棄物去化、再生產品開發,常聽到來自產業鏈中供應端到需求端的不同心聲,如:「廢棄物不是沒有價值?還能再利用哦?」、「設計師及產品開發者很難在同一時間及空間下,看到各式不同領域的材質,甚至不知道常用的材料還能有哪些變化及應用性…」、「供應商難以直接掌握消費市場對於永續材質的需求…」,我們體認到如何正確的使用或必要時以其他材質取代,才是解決塑膠汙染及環境負荷等問題的根本之道,並意識到環境汙染的影響及資源耗竭的危機,若能結合設計與循環,讓資源及產品得到數次的循環利用、生生不息,這是最理想的狀態,大家的願景,就如同搖籃到搖籃(C2C)設計概念,亦如同的全球倡議及各國政策所談的2050年淨零排放之目標。
「材質是改變的起點,永續是改變的力量」,我們認為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台灣需要一個能連結全球的平台、一個能讓人與物真實互動的場域、一個能將整個製造產業上中下游串連起來的交流網絡,讓彼此互換資訊、互通有無,瞭解各式材質及它們的生命價值。在這樣的契機下,透過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支持,我們開啟了創建「永續材質圖書館」之路。
2020年,以打造永續材質生態圈為目標,永續材質圖書館(Sustainable Materials Library)正式成立,館內蒐集實際應用於民生、工業上的永續材質,並加以分類為:塑膠、纖維、天然、橡膠、金屬、礦物、其他(循環物料、接著劑、塗料、添加劑等)七大類。材質皆以成品、半成品、二次加工等型態展示,設計師及產品開發者實際走訪永續材質圖書館便可看到、摸到每件材質,感受其特性及了解材質背後的故事,如:材質的來源、組成、特色、應用的變化性等,舉例來說:廢棄的漁網經處理,可再製成大家戴的眼鏡外框(圖2)、背包的扣件、民生用品容器;種樹都來不及的年代,回收塑膠可被做成耐用、易清潔且外觀100分像的未來地板、木棧道、行動展架(圖3),甚至平時人手一杯的手搖杯都能再製成各式民生用品、文具等多元應用更不在話下。
FIG.2廢棄漁網之再生眼鏡外框、容器/回收塑膠之再生塑木地板、家具 |
其實循環經濟就是這麼一回事,資源不斷循環利用,再次成為產品並融入在你我的生活當中。然而,不論企業再怎麼努力,若消費者無法理解,那就難以真的實踐循環經濟。除了推廣材質,永續材質圖書館也積極透過各種管道與不同族群溝通,傳達循環經濟的理念。
「永續」的全球趨勢已不再僅是口號,今年1月,永續材質圖書館與全球食品龍頭企業「雀巢」,利用企業物流廢棄木棧板及咖啡渣,設計製作永續形象牆(連結:永續材質圖書館打造企業永續形象牆),以象徵雀巢企業實踐永續的決心。4月中旬,在Nespresso的邀請下,參與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2022 Nespresso 永續體驗展-未來花園」展出,我們從館藏中挑選與日常生活有關的永續材質,包括食、衣、住、行、育、樂中的各式必需品,如:容器、衣服、鞋子、包袋、金飾甚至是建材、零件等,讓大家瞭解這些你我日常的消費產品,皆可用永續材質製成,讓這些本來將被廢棄的資源,華麗轉身後再次成為產品的故事及價值更廣為人知。
「咖啡」已是許多人生活中不可獲缺的精神糧食,例如:廣受喜愛的「Nespresso膠囊咖啡」,你曾經想過這小小的咖啡膠囊,『外層的鋁殼』可以再變成代步的腳踏車架;變成設計感十足的文具?『咖啡渣』除了堆肥,還可以再變成擋雨的靴子、排汗的衣服、喝咖啡的杯子?這些資源都可再被循環利用,而非一次性消耗。希望透過展覽與民眾對話,也藉由企業的引領,將硬邦邦的材質與我們的生活連結,使我們更能感知日常生活中的小小選擇,都是支持循環經濟的真切行動,產生共鳴,一起共好!